万和城娱乐
万和城娱乐
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万和城娱乐 > 业务范围 >
从北周到大隋,关陇集团经历了怎样残酷的政治斗争

图片

图片

摘要

这场斗争当然以杨坚获胜为结果,其过程也是惊心动魄,杨坚通过平定尉迟迥之乱,掌握了对府兵诸将的统御权,随后将宗室五王及其子弟全部诛杀,由此关陇集团建立的以宇文氏为核心的权力系统转移到了杨坚身上,关陇集团的内部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意味着经过一系列残酷的政治斗争,关陇集团建立的第二个王朝即将登场。

图片

(隋文帝杨坚像,来源网络)

01

清人赵翼曾说:自古得天下之易,无过于杨坚。这话说得自有其道理,杨坚外戚身份辅政并轻易改朝换代,但如果细细追究,将杨坚以大隋代北周这一历史性大事件放到关陇集团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之,则会发现,大隋的天下并非唾手可得,杨坚的皇帝位子也非一蹴而就。

改朝换代,从来都是利益的再分配,都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特别是再造统一之大中国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不经过一番残酷的政治斗争,哪能轻易得来?

02

556年,北巡途中的宇文泰染病而死,临终前托孤自己的侄子宇文护:“诸子幼小,寇贼未宁,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宇文护则“涕泣奉命”。

宇文泰所说“诸子幼小”,其实也不尽然,其庶长子宇文毓年已二十五岁;他所谓的“幼小”,指的是其嫡子、自己指定的接班人宇文觉,是年十五岁。宇文泰的意思就是让宇文护辅助宇文觉,完成他取天下的志向。

众所周知,宇文泰是关陇集团的创始人,他将武川军团、魏室势力、关陇士人三股力量捏合为一体,是为关陇集团(事见上篇 宇文泰打造关陇集团: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是如何炼成的 ),以西魏皇室为政治旗帜,宇文泰是事实上的执政者。

在上篇我们说过,关陇集团本是一个有着“先天不足”的政治集团,宇文泰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在三股势力之外,还大力培养自己的家族势力。

但宇文泰家族人丁不旺,其父亲宇文肱与大哥宇文颢、二哥宇文连在六镇起义战死,其三哥宇文洛生被尔朱荣猜忌所杀,宇文泰这一辈就只有他一人;就子侄辈来说,宇文颢的长子宇文什肥、宇文连的儿子宇文光宝、宇文洛生的儿子宇文菩提,都在关东境内被高欢所杀,宇文泰所能倚重的,只有宇文颢的次子宇文导、三子宇文护,最初宇文泰着力培养的是宇文导,宇文泰接手武川军团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侯莫陈悦,在这一战中宇文泰让宇文导为前锋而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屡屡跟随宇文泰征战,战功颇多,声望渐起,但554年,宇文导死在了宇文泰前面,宇文泰只好又培养宇文护,宇文护不似宇文导有战功,平时主要在后方做后勤工作,“(宇文泰)委护以家务”,所以其威望不及宇文导,但宇文泰死时也只能托护以辅政之重任。

以宇文护的资历、威望,自然不能压服那些勋贵集团,特别是与宇文泰“等夷”的武川勋贵。

宇文泰为加强对关陇集团的控制,创建了以集中军权为核心的柱国将军体系,即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军事管理系统。

八柱国,即宇文泰、元欣、独孤信、于谨、李虎、李弼、侯莫陈崇、赵贵,其中宇文泰“位总百揆,督中外军”、元欣则是魏皇室代表,“从容禁闱而已”,除此之外的六位柱国,每人统属两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又各统开府两人,每一开府领一军,是为二十四军。

武川勋贵集团,除寇洛于539年去世,余者如独孤信、于谨、侯莫陈崇、李虎、赵贵,皆位列柱国,李弼则是侯莫陈悦军团中的降将,但为拉拢李弼,宇文泰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弼的儿子李晖,结成姻亲。顺带说一句,李虎是李渊的爷爷,李弼则是隋末起义领袖之一的李密的老爷爷,独孤信则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杨坚。隋唐所谓之门阀,大都出自这些柱国之家。

在这五位武川勋贵中,于谨是宇文泰的死党,而且两人也是姻亲,独孤信则属于贺拔胜集团,李虎因为是唐帝国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可能是因为避讳所以史上留存资料不多,但李虎在贺拔岳死后的主张是让贺拔胜接管武川集团并且亲自跑了一趟,可知李虎与宇文泰并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侯莫陈崇、赵贵则是武川军团中的核心人物,论资历并不与宇文泰差多少。

宇文泰既要稳定这些武川勋贵,又要能控制其不生事变,于是为每位柱国配两大将军,柱国逐渐脱实向虚,大将军才实领军权。

于谨督达奚武和贺兰祥,贺兰祥是宇文泰的外甥,达奚武则是宇文泰的亲信,这一对组合是宇文泰的心腹力量。

独孤信督宇文导、元廓,宇文导是宇文泰的侄子,元廓则是魏宗室,此一对组合的主导力量为宇文导。

李虎督元赞、元育,元赞、元育都是魏宗室,这一结组合象征意义较大,就是为了照顾皇室宗亲。

侯莫陈崇督李远、侯莫陈顺,李远是关陇士人豪强的代表,侯莫陈顺则是侯莫陈崇的哥哥,他和宇文泰“素相友善”,而且兄弟俩在武川勋贵中算是势力较小的,他们也只能依附宇文泰。

赵贵督王雄、宇文贵。寇洛死后,赵贵的地位仅次于宇文泰,王雄则是宇文泰的亲信,宇文贵是宇文泰的远支宗室,用亲信和宗室的力量来牵制赵贵,是宇文泰作此设计的初衷。

李弼督豆卢宁、杨忠。前面说了,李弼本属侯莫陈悦部,降后与宇文泰结成亲家;豆卢宁也是侯莫陈悦的旧部、杨忠则属于独孤信一系,三人相互制约。

宇文泰就这样利用柱国将军体系,有效削弱了原有派系的独立性,使之相互牵制,宇文泰则大大增强了自己的控制力。

但是话又说回来,宇文泰毕竟是凭自己的威望和政治手腕把这些大佬们一一弹压,在他过世后,政治情势又骤然为之一变。

从法统上来说,尽管宇文泰是西魏政权实际上的执政者,但皇帝毕竟不是他,西魏皇室才是关陇集团名义上的政治旗帜,而且他这个大冢宰,只是朝廷的职位而已,职位是没有世袭之说的。

既然你当得,那我也当得。于是朝中出现了“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的诡谲局面。史书上只记载了这么一句,并没有具体说哪些大佬有什么动作。估计这还是少数民族政权的遗风,当领袖过世后,必经各部落大人商议方能再立领袖,就如当初贺拔岳死后,诸将对接班人的选择莫衷一是。

而宇文护“名位素下”,对这一局面“深忧之”。

宇文护采取的措施是赶紧找同盟者,众大佬中最与宇文泰亲近的,莫过于于谨,于谨本就是宇文泰的亲信,宇文泰也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于谨的儿子于翼。

于谨先表与宇文泰的情谊:“夙蒙丞相殊睠,情深骨肉。”又表自己的决心:“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再定对策:“若对众定策,公必不得辞让。”也就是给宇文护打气——大家说这事儿的时候,你可不能先泄了气。

第二天一众大佬开会,于谨先声夺人:“……嗣子虽幼,而中山公(宇文护)亲则犹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于谨一番话说得“辞色抗厉”,于是“众皆悚动”,把各位大佬先震住了。

然后宇文护发言,一上来就这事儿定了性:“此是家事”,这是我们宇文家族内部的事情,然后自己表明态度:“素虽庸昧,何敢有辞?”我虽然没什么威望资历,但我也要把这副担子挑起来!

于谨则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宇文护说完,于谨上前就拜,边拜边说:“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于谨这边说边拜,弄得各位大佬都得表个态了,情势所逼,“群公迫于谨,亦再拜”,这样一来,就算是确认了宇文觉作为关陇集团领袖、宇文护辅政的地位。

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众大佬的认可,但宇文护还是不放心,毕竟在这些大佬面前,他这个小辈虽说有辅政的地位,但也觉得低人一头,这对于维护宇文家族的政治前景,大为不利。

宇文护索性起了改朝换代的念头,毕竟,君臣之名分的确立,才能更确保宇文家族的核心地位。

于是宇文护“以天命有归,遣人讽魏帝,遂行禅代之事”,557年,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政,宇文觉即北周孝闵皇帝。

03

宇文护强行改朝换代,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宇文泰的政治遗产,避免了关陇集团内部的动荡,但另一方面,宇文家族所面临的,不仅有以前打天下(与东魏的战争)的责任,还有如何保天下的重任了。就如同曹操所讲,当皇帝,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北周政权面临的第一次考验,便是来自关陇集团大佬的反叛。

虽说这些大佬迫于情势表面上认可了宇文家族由臣而君的转变,但对于素来讲究人际关系平等的那些武川军人来说,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这种转变。

最先作出反应的是赵贵,“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独孤信)谋杀护”,这便是赵贵、独孤信谋反事件(事见 独孤信的政治悲剧 )。

谋反事件泄露,以“诛赵贵”、“逼令(独孤信)自尽于家”而终。

宇文护则利用这次事件进行了一次政治大洗牌,不仅打击了勋贵集团势力,一些牵连进来的魏宗室旧党、关陇士人等也遭清洗。

这样六大柱国去其二,而李虎早在551年就已因病去世,李弼则在北周建立后不久也病死在任上,六大柱国中,于谨本就亲近宇文家族,随着赵贵、独孤信的死去,只有侯莫陈崇是潜在的威胁了。

宇文护自然紧盯侯莫陈崇,而侯莫陈崇竟祸由口出,被宇文护“逼令自杀”。

此事发生在563年,侯莫陈崇跟随北周武帝巡视原州,夜还京师。一般皇帝出巡,是不会在夜里返回京城的,这让人们很奇怪。侯莫陈崇对他的亲信常升说:“吾昔闻卜筮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今忽夜还,不过是晋公死耳。”这话一下子便传开了,宇文邕因惮于宇文护的专权,恐怕这种传言于己不利,于是召崇责备,侯莫陈崇因此十分惶恐,而当天夜里,宇文护便派兵包围崇宅,“逼令自杀”。

侯莫陈崇出此言,可知他平日里与宇文护的关系也不咋的,言为心声,这明显就是盼着宇文护赶快死掉,宇文护更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肯定要置其死地而后快。

关陇集团中的武川勋贵大佬,就这样只剩下了亲近宇文家族的于谨。

于谨于568年寿终正寝,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

六大柱国无一存活,这意味着宇文泰时代建立的柱国将军体系已经崩溃,军队的掌控完全归属于宇文家族(具体说是宇文护掌控军队的力度要远远大于宇文泰了),一个没有了勋贵集团掣肘的宇文王朝踏上了新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关陇集团打造的第一个王朝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04

前面说了,宇文建政,除了打天下,自然也面临着保天下的重任,随着皇室外部势力的消灭,宇文王朝“保天下”的重任,更多的是在皇室内部展开的政治斗争。

实际执政的是宇文护,但他是臣;

做皇帝的是宇文泰的儿子,但无实权。

君与臣的矛盾,就这样种下了,哪怕君与臣是堂兄弟。

家天下的体制之下,皇权是至高无上、不容分割的。

在对权力的争夺中,宇文护擅杀两帝,一是闵帝宇文觉,一是明帝宇文毓,之后宇文护再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

闵帝“性刚果”,对宇文护执政“深忌之”,于是在李植、孙恒等人的支持下想诛杀宇文护,但统领宫禁卫士的是尉迟纲,掌管军队的是贺兰祥,这两人都是宇文泰的外甥,与宇文护“少相亲爱”,在这种情势之下,闵帝想诛杀宇文护并不现实,宇文护得宫伯张光洛的密告,于是让尉迟纲擒杀密谋之人,又让贺兰祥逼闵帝逊位,然后弑杀。

此事牵连甚众,李植是关陇豪强李远的儿子,除李植外,李远的另外几个儿子叔谐、叔谦、叔让皆遇害,李远的哥哥李贤也因此丢失官位。关陇豪强势力在这一事件中遭到沉重打击。

废闵帝后,宇文护再立宇文毓,是为周明帝。明帝年长,时已二十五,宇文护无法再以帝幼小为由辅政,于是假意上表归政,明帝许之,但明帝“性聪睿,有识量”,只是管管行政上的事儿,军事大权还是交由宇文护,但作为权臣,宇文护对明帝已“深惮之”,于560年将周明帝毒杀。

至此宇文护又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是为北周武帝。

宇文护连杀两帝,气焰嚣盛,他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在同州建立了自己的霸府,遥控朝政,想必这也是他吸取教训,免遭皇帝发动政变的举措。

宇文邕作为北周第三帝,自然对宇文护深为恨之,但他很有智略,一方面自己表面上谈玄论道,热衷经学,不以政事为意,一方面故意对宇文护摆出姿态万般尊崇,“(宇文护)荣贵之极,振古未闻”,以此麻痹宇文护,并在暗中集聚自己的力量,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等成为周武帝的亲信,而关陇集团的另一股势力关陇士人,则因周武帝摆出的尊崇儒学的样子而倾心,关陇士人一直作为关陇集团的中下层势力而存在,他们其实是北周政权官僚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得到关陇士人的支持,是北周武帝的一大幸运。

再说宇文护,他连杀两帝,好多人困惑于宇文护的所作所为,他的势力既已能达到擅自废立的地步,为何自己不称帝?

宇文护对于北周的建立和维护其统治,确实居功甚伟,他受宇文泰所托辅政,也曾有周、管之理想,但严酷的政治斗争告诉他,身居庙堂,只有牢牢掌控权力,才能保自身无虞,因此他必须揽权独裁。

宇文护也有过称帝之心。庾季才善观天象,曾对宇文护说:“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此则自享期颐……”而宇文护沉呤许久才说:“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名耳。”从此,宇文护再不召见庾季才。

宇文护虽说自己有意归政,但从此再不见庾季才,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已昭然若揭,那么宇文护为什么最终没有自立呢?

这有可能是因为宇文护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宇文护并不等同于石虎之流,宇文护的辅政地位是合法获得的,他完全有时间慢慢稳固自己的权力统治基础,为自己的上位创造出一个自然而然的假象,但意外出现了,历史没有给他更长的时间——

572年3月18日,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以皇太后年事太高而喜喝酒为名,邀宇文护入宫请他规劝皇太后,宇文护未做多想,入宫觐见皇太后,宇文化邕陪在宇文护身旁,趁他专注与皇太后说话的时机,用手中所持玉珽直击宇文护后脑,宇文护倒地,太监何泉持刀因惶恐而不能杀之,这时事先藏匿于内室的卫王宇文直出来拔刀砍杀宇文护。

宇文邕虽在表面的伪装之下,集聚了自己的力量,但在大事来临之际,未用一兵,除了卫王直,其亲信更无一人得知,可见宇文邕此人智略之深,可谓“藏之深而发之卒矣”(吕思勉语)。

宇文护既诛,自然是收其家人、余党,北周历史上的宇文护时代就这样遽然结束了。

宇文邕收治宇文护余党并未无限扩大,仅限于其家人、亲信,将这一政治斗争局限于宫廷之内,因此北周政权并未因此而产生动荡。

北周的政权,在经过了勋贵集团、辅政权臣的考验后,终于迎来了皇帝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05

诛杀宇文护后,宇文邕全面改组朝廷,以太傅、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大司空、申国公李穆为太保,窦炽、李穆均为追随宇文泰、战功赫赫的名将;齐国公宇文宪为大冢宰,卫国公宇文直为大司徒,赵国公宇文招为大司空,宇文宪当时正在河东与北齐作战,将之招回由大司马升为大冢宰,收回其兵权,又消弱大冢宰职权,明令六府不必听命于大冢宰,使其权力虚化,以加强皇权;以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辛威、陆通也都是早期追随宇文泰的老人。

为掌控军权,宇文化邕又下诏改诸军军士为侍官,军队由此从属于皇帝,完成了军队国家化,又取消兵源的种族限制,境内凡男悉可为兵,既扩充了军力,又防止各领军将军武装割据化。

从这一系列举措来看,周武帝宇文邕确实是雄才大略,也可看出他在韬光养晦的岁月中,对未来已有所计议,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加强皇权。

其后宇文邕在朝政治理上推出灭佛政策,使得国家经济势力增长;同时在外交上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减轻了外部压力。

一直到此时,北周政权终于可以直视北齐了,575年,宇文邕御驾亲征,率大军六万直指河阴,但此征因宇文邕患病还师。

576年十月,宇文邕再率军伐齐,十二月,宇文邕大军到达晋州,又乘胜到并州,宇文邕率诸军合战,擒高延宗,攻克北齐并州。

577年正月,宇文邕攻入邺城,北齐灭,自此中国北方实现统一,北周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

578年四月,突厥入寇幽州,宇文邕率军分五道北伐突厥,6月17日,宇文邕在亲征途中病倒,于6月21日还京长安,当夜驾崩,时年仅三十六岁。

06

宇文邕崩后,其皇太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北周宣帝。

在这一时期,关陇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由于勋贵集团的整体没落,关陇士人势力局限于中下层,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北周政权内部的争斗,这种争斗在周武帝宇文邕的掌控下处于可控范围,并且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大事业,而宇文赟时期,这种内部斗争则完全处于了失控状态。

宇文赟当太子时,很多大臣,甚至包括周武帝都认为宇文赟“不堪承嗣”,可见这个太子之无学无才无智了,当他即位时,“诸王有异志”,宇文皇室也对他继位不满。

宇文赟当然知道众人的态度,于是他一改其父重用宗室以加强皇权的策略,对皇室大开杀戒,以谋反为名将宇文宪与他的五个儿子、与宇文宪关系密切的大将军王兴、上开府独孤熊、开府豆卢绍等一并诛杀,这些人除了皇室宗亲就是勋贵集团的子弟,又把在京师的五王遣就封国,防止他们留在京师妨碍自己。宇文赟还实行苛政,,“官令左右伺察群臣,小有过失,辄行诛谴”,还把他老爹给他留下的辅政大臣王轨、宇文孝伯、尉迟运、宇文神举一一诛杀。

宇文赟能如此嚣张,全赖他老爹大力加强的皇权,已从体制上确立了皇帝对六官和府兵的绝对控制,但他如此暴行,也基本上使自己的统治在政治上破产,关陇集团好不容易团结于北周皇室的状态开始打破。

关陇集团的那些第一代勋贵凋零后,其子弟在宇文护的打压下失去军政实权,成为只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食封贵族,只有大将军杨忠还在领兵作战,因屡立战功,册封随国功,这也是日后杨坚为自己的政权取名为隋(随有走之,不祥,因此去走之而名隋)的缘由。后来周武帝欲封杨忠为太傅,因杨忠不肯依附宇文护,宇文护打压杨忠,仅授为泾州总管。

因为杨忠不受宇文护的拉拢,周武帝执政后,因此重用杨忠的儿子杨坚,对杨坚“益加礼重”,并指定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皇太子宇文赟的妃子,杨坚就这样以外戚身份从一般的功臣子弟进入了北周政权统治集团的核心。

宇文赟倒行逆施,为杨坚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表现为一是宇文赟只能依靠关陇士人集团这些中下层力量维持朝局,而关陇士人则与杨坚交好。宇文赟的亲信刘昉、郑译等与杨坚交好;二是宇文赟打压皇室宗亲,宇文赟除了接纳作为中下层势力的关陇士人,也不得不重用外戚这一势力,从而使得外作为外戚的杨坚地位日渐崇高,“位望日隆”。

关于杨坚如何上位,大家可看本号曾发过的《杨坚上位的政治手段》一文,内有详述。

在这里只想说的是,杨坚上位并不容易,一是早在周武帝时代就有宇文宪、王轨等实力人物想除掉他,因为他们认为杨坚日后必是北周政权的威胁;二是他的女婿宇文赟也曾想除过他,甚至对杨丽华说“必族灭尔家”。

因此杨坚早期是处于“深自悔匿”的自保状态。

但这还算不了什么,当杨坚在宇文赟于580年暴崩后在关陇士人的支持下顺利取得辅政地位后,暴发的尉迟迵叛乱才是他真正面临的考验。

在这里简单说一句,宇文赟于579年禅位于自己的儿子宇文阐,即周静帝,而宇文斌则自称天元皇帝。

07

杨坚取得辅政地位,尽管宇文皇室宗亲被宇文赟已杀得七七八八了,但还有一股势力不可轻视,就是宇文泰的那些姻亲。

这股势力的代表即是尉迟迵,前面说了,尉迟迵是宇文泰的外甥,北周灭北齐后,尉迟迵掌握关东军政大权,杨坚几次要将其召回京师以解除其军权,但尉迟迥不应,580年,当杨坚再次要求尉迟迵回京任职后,尉迟迵认为自己已成为杨坚的眼中钉,于是为求自保,率子侄尉迟惇、尉迟勤等人举兵反叛,而荥州刺史宇文胄、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等也纷纷响应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也起兵响应叛乱。王谦是开国元勋王雄的儿子,司马消难则是北齐降将,刹时间反叛阴云密布。

尉迟迥还北连突厥,南通南陈,许以利益,试图打败杨坚,夺取北周朝政的控制权。

面对如此乱局,杨坚首先要获得军方元勋的支持,并州总管李穆、第一代柱国于谨的儿子于翼都表态支持杨坚,在关东任职的关陇土豪子弟,如韦孝宽的侄子魏郡太守韦艺、怀州刺史李穆的侄子李崇,包括少数尉迟迥家族的成员,如镇守常山的尉迟迥宗亲尉迟崇等,还有一些担任关东大州总管刺史的关陇集团成员如开国元勋窦炽、北徐州刺史豆卢通等都支持杨坚。

这些人都属于关陇集团重要成员,可见这次战争,其实质上还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不过表现为形式是更为激烈的军事斗争。

这场斗争当然以杨坚获胜为结果,其过程也是惊心动魄,在此不再细述。杨坚通过平定尉迟迥之乱,掌握了对府兵诸将的统御权,随后将宗室五王及其子弟全部诛杀。

这又是关陇集团内部的一场残酷杀戮。

由此关陇集团建立的以宇文氏为核心的权力系统转移到了杨坚身上,关陇集团的内部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意味着经过一系列残酷的政治斗争,关陇集团建立的第二个王朝即将登场。

581年,“众望所归”的杨坚在群臣拥戴下,废掉周静帝,代周建隋,从而开启了隋唐第二帝国大一统的序幕,而在其后的历史中,仍时不时出现关陇集团的魅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万和城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